上海浦東新區航頭鎮(大治河以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2-2035年)(公開稿)(1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19277
2023-08-04
130頁
42.17MBKB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45
金幣 1人已下載
1、 航頭鎮位于浦東新區西南部,地處浦東、奉賢、閔行三區交界,素有浦東“金三角”之稱。航頭鎮距離陸家嘴約20公里,北部緊鄰張江科學城,南部緊鄰臨港新片區,東西協同浦江鎮、新場鎮,具有獨特優越的區位條件。航頭史稱鶴沙,因“鶴沙八景”聞名于世,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區域之一。早在宋代,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市鎮之一。元代設航運碼頭,俗稱“航頭”。整體歷史底蘊深厚,擁有下沙歷史風貌區、傅雷故居等文化資源及咸塘港、鹽鐵塘等千年河道。2002年,原航頭鎮、下沙鎮和航頭商城(集團)經濟開發區撤并,組建新航頭鎮。如今的航頭,綜合交通較為發達,擁有“九橫七縱路網”和“雙軌交五站點”的發展優勢;具備較強的制造業、批發零售2、業和農業生產基礎,數字經濟特色鮮明;依托生態優、環境美的特質,形成南北兩大居住片區,航頭鎮區愜意閑適、鶴沙航城活力初顯。在張江科學城擴區提質、浦東中部城鎮帶建設的新形勢下,航頭鎮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需進一步彰顯優勢、釋放動能,體現航頭發展的精氣神。本次浦東新區航頭鎮(大治河以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充分把握航頭鎮新的發展機遇,落實人民城市建設要求,開展新一輪戰略謀劃,明確發展目標,優化空間布局,引領高質量建設。01 第一章 總則 64 第五章 單元規劃 01 第一節 規劃范圍與期限 64 第一節 單元劃分 02 第二節 規劃依據 66 第二節 城鎮單元 04 第三節 規劃效力 78 第三節 鄉村單3、元 04 第四節 重點關注問題 84 第六章 近期實施 07 第二章 空間發展戰略 07 第一節 發展目標 附件 11 第二節 城鎮圈協同 公眾意見匯總和采納情況的報告 15 第三節 鎮村體系 16 第四節 空間布局 圖集 1、遠期(2035 年)土地使用規劃圖 22 第三章 土地綜合利用 2、四線管控圖 22 第一節 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 3、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規劃圖 25 第二節 生態空間保護 27 第三節 城鎮開發邊界 圖則 29 第四節 文化保護控制線 1、城鎮單元規劃圖則 33 第五節 特定政策區 2、鄉村單元規劃圖則 3、鄉村單元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 36 第四章 公共服務與基礎4、設施保障 控制性詳細規劃圖則 36 第一節 公共服務 42 第二節 住房保障 44 第三節 公共空間 58 第四節 綜合交通 6 第一章 總則 第一節 規劃范圍與期限 第二節 規劃依據 第三節 規劃效力 第四節 重點關注問題 01 第一節 規劃范圍與期限 第一節 規劃范圍與期限 1.規劃范圍1.規劃范圍航頭鎮行政轄區面積59.51平方公里,本次規劃范圍為鎮行政轄區大治河以北區域,總面積50.69平方公里。2.規劃期限2.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2022至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圖 02 第二節 規劃依據 第二節 規劃依據 1.法律法規、5、規范、技術規范1.法律法規、規范、技術規范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年修正);3)上海市城鄉規劃條例(2018年修正);4)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2019年修正)5)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2021年)6)上海市新市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含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編制技術要求和成果規范(試行)(2020年12月);7)上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技術準則(2016年修訂版);8)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試行)(2016年);9)國家、本市頒布的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技術標準。2.相關政府文件2.相關政府文件1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2019年);2)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2021年);3)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上海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意見(2020年);4)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意見(2018年);5)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2021年);6)關于印發03 的通知(2022年);7)關于落實“上海2035”,進一步加強戰略預留區規劃和土地管理的通知(2018年);8)關于印發的通知(2020年);9)其他相關政府文件。3.相關規劃成果37、.相關規劃成果1)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國函2017147號);2)上海市“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滬規劃資源總2022406號);3)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滬府201980號);4)上海市浦東新區河道藍線專項規劃(滬府規劃20191號);5)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郊野單元(村莊)規劃(浦府2019114號);6)上海市加油站布局專項規劃(2021-2035年)(滬府規劃2022311號);7)上海市航頭下沙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滬府201286號);8)其他相關規劃成果。04 第三節 規劃效力 第三節 規劃效力 本規劃一經批準應當作為本次8、規劃范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專項規劃等下位規劃的編制依據。下位規劃應當落實本規劃明確的鎮域總體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和公共空間及各項設施安排等內容,并按照單元規劃的直接指導進行深化。下位規劃應在符合單元規劃確定的整單元用地規模和結構、功能布局、建筑總量、空間形態等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如對上述內容進行跨單元平衡的,需同步編制跨單元平衡方案。下位規劃應當優先保障公共空間、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落地,在滿足配置標準的前提下,可對具體用地布局和建設規模進行深化。城鎮開發邊界內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建設項目管理的依據。項目實施過程中如遇情況需要對項目選址和相關指標進行調整的,在滿足9、單元整體要求和公共基礎設施配置標準的前提下,可以通過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調整。城鎮開發邊界外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含專項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是建設項目和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依據。項目實施過程中如遇情況需要對項目選址和相關指標進行調整的,在滿足單元整體要求和公共基礎設施配置標準的前提下,可以通過村莊規劃或專項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調整。第四節 重點關注問題 第四節 重點關注問題 1.目標定位:把握區位優勢,聚焦特色發展1.目標定位:把握區位優勢,聚焦特色發展在張江科學城擴區輻射和浦東中部城鎮帶發展新契機下,航頭鎮必須深化研究,明晰發展定位,在挖掘自身資源優勢基礎上,形成對張江科學城發展10、需求和浦東新區實施鄉村振興的響應,聚焦區域協同發展、突出自身發展特色,彰顯航頭發展的精氣神。2.發展空間:優化開發邊界,重塑空間結構2.發展空間:優化開發邊界,重塑空間結構航頭鎮現狀建設用地總量已經突破“天花板”,必須從傳統增量擴張向存量優化轉型。需優化城鎮開發邊界,妥善解決老鎮區人口密集、環境隱患問題。需重塑鎮域空間結構,利用軌交站點進行TOD綜合開發,轉變馬路經濟發展模式,打造航頭發展新形象。05 3.產業發展:擁抱新的機遇,釋放新的動能3.產業發展:擁抱新的機遇,釋放新的動能航頭鎮現狀具備較強的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和農業生產基礎,數字經濟特色鮮明。為對接張江科學城發展建設、落實鄉村振興發展11、要求,應梯度承接產業溢出,突出智創引領,促進轉型升級,整體注重三產協調和相互促進,全面釋放航頭產業發展新動能。4.城鎮品質:對標人民城市,提升服務品質4.城鎮品質:對標人民城市,提升服務品質對標人民城市建設要求,目前航頭鎮在公共服務、城鎮建設品質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完善。應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15分鐘社區生活圈優化,著力完善公共服務配置、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增加城市路網密度,激發城鎮發展活力。5.城鄉融合:突出自身優勢,打造區域標桿5.城鄉融合:突出自身優勢,打造區域標桿航頭鎮處于中心城近郊,既有城又有鄉,生態資源優良、郊野特色鮮明、文化底蘊豐厚,應進一步放大盒馬村建設成效,促進城鄉融合12、,深化研究城鄉間在空間、功能、產業等多維度的協調,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區域新標桿。6 第二章 空間發展戰略 第一節 發展目標 第二節 城鎮圈協同 第三節 鎮村體系第四節 空間布局 07第一節 發展目標 第一節 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1.總體目標深化落實新區總規對航頭鎮的定位引導要求,充分利用航頭鎮所處的區位優勢、發展優勢和戰略機遇,發揮航頭鎮在浦東中部城鎮發展帶上的重要作用。城鄉融合示范,描繪有魅力的城鎮圖景城鄉融合示范,描繪有魅力的城鎮圖景凸顯既有綠樹碧水的自然基底和鹽港水鄉的文化脈絡,通過三產聯動、功能滲透、空間整合,促進城鄉產業、功能、風貌多維度有機融合,打造城鄉統籌的區域示范美鎮。宜居生13、態領航,打造有品質的幸福社區宜居生態領航,打造有品質的幸福社區圍繞軌交18號線站點,進行TOD綜合開發,引領城鎮空間結構優化,以營造景觀通廊、提升公共空間、完善15分鐘社區生活圈為抓手,打造生態宜人、配套完善、宜居品質優鎮。創新轉型先行,塑造有實力的智創節點創新轉型先行,塑造有實力的智創節點依托張江科學城建設,加快布局新興科技產業;把握新零售領軍企業落戶契機,積極推進商貿業轉型升級,打造成為數字經濟、商貿新零售、創新藥和微電子等產業集聚的智創強鎮。2.城鎮性質2.城鎮性質依托張江科學城的縱向輻射及中部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橫向帶動,打造生態環境優、配套服務佳、城鄉融合美,以數字經濟、商貿新零售、創新14、藥和微電子等產業為主導的宜居智創新市鎮。依托張江科學城的縱向輻射及中部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橫向帶動,打造生態環境優、配套服務佳、城鄉融合美,以數字經濟、商貿新零售、創新藥和微電子等產業為主導的宜居智創新市鎮。083.人口規模3.人口規模(1)嚴格控制人口總量(1)嚴格控制人口總量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緩解人口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緊約束之間的矛盾,落實上位規劃要求,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常住人口總規??刂圃?7.9萬人以內。(2)持續優化人口結構(2)持續優化人口結構加快建設人才高地,以產業結構調整持續優化人口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增長。營造匯聚人才的政策環境、完善住房及服務體系,增強符合發展需求的各15、類人才集聚度。(3)積極應對人口變化(3)積極應對人口變化在常住人口基礎上,預留一定的公共服務設施保障能力,進行公共資源配置。建立定期評估及動態調控機制,按照常住人口調控目標,及時進行政策調控。4.用地規模4.用地規模(1)積極擴大生態空間(1)積極擴大生態空間把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發展的底線和紅線,錨固城市生態基底,積極調整生態用地結構,確保生態空間只增不減。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劃定生態空間面積共計2221公頃。(2)嚴守耕地保護紅線(2)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穩定糧食和蔬菜等城市主要農產品的生產空間,合理保障設施農用地,促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至2035年,航頭鎮大治河以北區域保護耕地1058.416、2公頃(1.59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778.49公頃(1.17萬畝),部管儲備6.17公頃(0.009萬畝),市管儲備273.76公頃(0.41萬畝)。(3)鎖定城鎮建設空間(3)鎖定城鎮建設空間規劃范圍內現狀建設用地總量2260公頃。落實上位規劃要求,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建設用地總規??刂圃?132公頃以內。09城鎮綜合發展指標表 指標指標類別類別 序號序號 指標指標名稱名稱 單位單位 引導引導控制控制要求要求 基準年基準年(2012019 9)2022025 5年年 20352035年年 人口人口規模規模 1 常住人口規模 萬人 引導 16.1 17.9 17.9 土地土地利用利用17、 2 保護耕地 公頃 控制-1058.42 1058.42 3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 公頃 控制 1491 778.49 778.49 4 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面積 公頃 控制-49.48 251.72 5 土地整治補充耕地 公頃 控制-49.48 251.72 6 生態空間面積 公頃 控制-2221 7 三類生態空間建設用地比例%控制 13.03 11.35 3.12 8 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公頃 控制 1758 1758 1758 9 建設用地總規模 公頃 控制 2260-2132 10 城鎮開發邊界內新增建設用地面積 公頃 控制-78 328 11 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 公頃 控制 19.618、8 19.68 19.68 歷史歷史文化文化保護保護 12 歷史文化風貌區面積 平方公里 控制 0.20 0.20 0.20 13 風貌保護道路(街巷)條 控制 3 3 3 14 風貌保護河道 條 控制 3 3 3 15 保護建筑數量(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和優秀歷史建筑)處 控制 16 定期評估應保盡保 定期評估應保盡保 住房住房保障保障 16 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控制-5-155-1517 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控制-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18 新增住宅適老型達標率%引導-80 95 公共公共服務服務設施設施保障保障 19、19 文教體衛、養老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控制 11 60 100 20 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 處 控制 5 30 63 21 基礎教育設施服務范圍覆蓋率%引導 70 85 100 22 社區級醫療設施覆蓋率%引導 93 98 100 23 社區級文化設施覆蓋率%引導 96 100 100 開放開放空間空間保障保障 24 骨干綠道長度 公里 控制 8-20 25 生態、生活岸線占比%控制 70-80 26 鎮區內所有河道兩側公共空間貫通率%控制 27 80 100 27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平方米/人 控制 5.2-14 28 400平米以上的公園和廣場的5分鐘步行可20、達覆蓋率%控制 11-90 綜合綜合交通交通 29 路網密度 公里/平方公里 引導 4(開發邊界內)-5.7(開發邊界內)30 綠色出行占全方式出行比例%引導 75 78 80 31 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例%引導 17 23 35 32 個體機動化交通出行比例%引導 27 25 21 生態生態低碳低碳安全安全 33 河湖水面率%控制 12.03-10.6 34 水域面積 平方公里 控制 6.10-5.42 35 水功能區達標率%控制-100 36 職住平衡指數%控制-75 10 37 應急避難場所人均避難面積 平方米 控制 1.8-2 38 消防責任區5分鐘到達覆蓋率%控制 100 100 21、100 39 院前緊急呼救8分鐘到達責任區%控制-100 100 40 符合條件實施裝配式建筑覆蓋率%控制-100 100 41 新建建筑的綠色建筑達標率(重點地區公共建筑按綠建二星以上標準,其他建筑按綠建一星以上標準)%控制-100 100 42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引導-70 43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控制-95 44 城鄉污水處理率%控制-100 45 固廢無害化處理率%控制-100 46 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控制-100 47 化肥施用強度(折純)千克/公頃 引導-328.5 328.5 48 人均綜合用電量 度/人年 引導 8639-12760 49 人均綜合用水量 立方米/人日 引22、導 0.14-0.26 產業產業發展發展 50 工業用地占比%控制 8.06-2.06 注:1、工業用地占比:指工業倉儲用地占規劃總用地的比例,不含戰略留白區及發展備用地。11 第二節 城鎮圈協同 第二節 城鎮圈協同 1.功能協同1.功能協同航頭鎮位于浦江-周浦-康橋-航頭整合提升型城鎮圈,該城鎮圈跨浦東和閔行兩區,浦東部分以周浦鎮和康橋鎮為核心,統籌航頭鎮共同發展。該城鎮圈依托張江科學城建設,加強就業崗位導入,著重體現生態宜居功能,重點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及綜合交通設施配置,促進區域及城鄉融合發展。城鎮圈各鎮功能定位一覽表 類型類型 鎮名鎮名 面積(平方公里)面積(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整23、合提升型城鎮圈 周浦鎮 42.68 依托張江科學城,形成以醫療服務、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引領,宜居宜業宜游的綜合型城鎮??禈蜴?41.55 依托張江科學城,形成以信息通訊及智能制造為主導產業,宜居宜業的綜合型城鎮。航頭鎮 59.51 生態環境優、配套服務佳、城鄉融合美,以數字經濟、商貿新零售、創新藥和微電子等產業為主導的宜居智創新市鎮。浦江鎮 78.55 中心城周邊生態宜居示范鎮、黃浦江南岸重要的文化休閑節點、閔行區科技創新的集聚區。立足城鎮圈發展,規劃航頭鎮依托自身優勢資源條件,利用軌道交通帶來的交通發展契機,承載主城區溢出的核心功能;積極承擔文化、醫療等專業化公共服務功能,同時加快鎮域公共活24、動中心的建設;不斷提升鎮域整體環境品質,與周浦鎮、康橋鎮、浦江鎮形成功能錯位和互補。2.空間協同2.空間協同規劃構建浦江-周浦-康橋-航頭城鎮圈形成“一環、一心、兩廊、兩帶”的空間結構?!耙画h”:區域生態走廊,黃浦江生態間隔帶、大治河生態走廊、外環運河生態間隔帶、外環生態間隔帶形成的環形生態走廊。落實相關生態管控要求,強化生態空間的開敞性?!耙恍摹保撼擎側ι鷳B綠心,浦閔郊野公園。建設郊野公園,形成內外聯系的生態網絡,推動生態間隔帶中低效使用工業企業騰退,建設美麗鄉村?!皟衫取保撼擎偘l展走廊,為軌道交通8號線城鎮發展走廊和軌道交通18號線城鎮發12 展走廊,沿線重點優化用地結構,重點完善公共服務25、設施配套,打造生活服務功能軸?!皟蓭А保禾厣δ芗蹘?,為陳行公路科創集聚帶和沈莊塘生態人文集聚帶,沿線建設公共交通和慢行通廊,更新工業用地,形成科創、文化發展空間載體。浦江-周浦-康橋-航頭城鎮圈空間結構示意圖 3.產業協同3.產業協同城鎮圈內結合各鎮特色稟賦,形成互補互促的產業體系。張江科學城范圍內,促進各類創新要素的集聚發展和能級提升,形成集成電路、文化創意、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醫療服務等產業集群。強化產學研合作,進一步集聚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增加教育科研用地,預留未來科創發展空間,做好相關配套設施的空間預留。重點強化周浦、康橋兩個中心鎮產業發展。其中:周浦鎮依托科學城策源驅動,126、3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融入區域創新格局,重點集聚醫療服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融入科學城整體產業分工??禈蜴傄劳锌茖W城策源驅動,圍繞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化,引導制造產業轉型升級,以信息通訊及智能制造為主導產業,融入科學城整體產業分工。航頭鎮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充分把握未來發展機遇,構筑以數字經濟、商貿新零售、創新藥和微電子等產業為特色的核心產業體系。同時,戰略留白區為城鎮圈的功能預留發展空間。城鎮圈各鎮產業發展導向 類型類型 鎮名鎮名 發展特色發展特色 發展產業導向發展產業導向 整體提升型城鎮圈 周浦鎮 科創引領,產學研綜合城鎮 醫療服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科研設計、先進制造 康橋鎮 科創特色 信27、息通訊、智能制造、科技研發 航頭鎮 商貿服務特色 數字經濟、商貿新零售、創新藥、微電子 浦江鎮 城鄉統籌示范鎮 文化休閑、創新創意、科技研發 4.設施共享4.設施共享加快城市功能建設,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務,完善地區中心及新市鎮中心建設,與主城區共享部分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重點建設科南地區中心、周浦新市鎮中心、航頭新市鎮中心。鼓勵設置區級以上文化、體育、衛生、教育、養老等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依托國際醫學園區預留醫療及教育設施配置空間。其中:科南地區中心主要服務張江科學城南部地區,是以醫療、科研、商業、文化、體育為特色的綜合型地區中心,重點培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功能,強化醫療產業園區綜合28、服務能力;周浦新市鎮中心主要服務周浦鎮、康橋鎮,是以商業、文化、辦公、旅游和居住功能為特色的綜合型服務中心,重點提升商業服務能級及服務品質,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航頭新市鎮中心主要服務航頭鎮,是集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新市鎮中心。規劃圍繞18號線軌交站點和鎮域公共活動中心的建設,同時進一步補充養老、文化、體育和菜場建設,增強地區公共服務能力,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務,積極融入城鎮圈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結合城鎮圈內軌交站點構建15分鐘社區服務圈,實現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配置。針對居住、科研、商務、產業等不同類型社區,建立差異化配套服務,細化社區設施配置要素和標準,滿足差異化需求和精準供29、給。14 5.交通協同5.交通協同建立城鎮圈內部及周邊組團的區域性公共交通系統和快速路系統,至2035年,城鎮圈內通勤出行時間控制在40分鐘以內。航頭鎮內落實公交停保場1處。6.生態共建6.生態共建城鎮圈內重點推進大治河生態走廊、外環運河市級生態間隔帶、外環運河生態走廊、新場-航頭生態走廊、浦閔生態間隔帶、周康生態間隔帶、咸塘港生態間隔帶等的建設,落實相關生態管控要求,強化生態空間的開敞性。保留現狀周浦公園、航頭公園,規劃新增5處地區公園。推進外環綠道、大治河綠道、咸塘港綠道、高新河綠道、外環運河浦奉生態走廊綠道、六灶港綠道、北橫河綠道等建設,同時,注重尺度宜人、邊界可達的社區綠道建設。進一步30、提升城市品質,完善關愛包容的社區環境,打造多元、共享的小微文化空間,營造活力的街巷環境,保護和活化歷史文化遺產。15 第三節 鎮村體系 第三節 鎮村體系 1.鎮村結構1.鎮村結構至2035年,規劃形成“鎮區社區村莊”三級鎮村體系。結合鎮村的區位交通、發展規模、資源稟賦等,制定差異化發展策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鎮區:作為航頭全鎮域的服務核心,結合地區發展需求,以TOD發展模式為引擎,規劃進一步強化公共服務、公共空間、基礎設施,突出其服務和引領功能。社區:主要為航頭大居及軌道交通18號線車輛段上蓋區域,利用張江科學城拓區機遇,進一步強化與張江科學城的聯動發展,打造以活力生活、品質服務為主導功能的區31、域。村莊:將規劃范圍內11個行政村劃分為保護村、保留村和撤并村三類,其中牌樓村為保護村。2.村莊布局規劃2.村莊布局規劃規劃以改善農村居住環境,保護傳統鄉村風貌,修復自然生態環境,推動鄉村振興為基本原則,在郊野單元(村莊)規劃基礎上,結合航頭鎮發展訴求,統籌安排開發邊界外建設用地,優化完善村莊布局,加快推進減量化和集中上樓安置。至2035年,結合農民意愿、村莊發展條件以及外部環境影響因素,規劃形成“3E+4X+6Y”村莊布局結構?!癊點”位于城鎮生活片區,主要解決因撤并進鎮安置的農村人口;“X點”是農民集中歸并安置點,主要為落實“三高兩區”區域范圍內以及10戶以下農戶的宅基地歸并;“Y點”為對32、區域內分布相對集中、規模相對較大、設施配套相對完善的村落的保留區。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合計約101.05公頃,涉及農村人口約0.79萬人。16 第四節 空間布局 第四節 空間布局 1.空間結構1.空間結構規劃延續既有整體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各功能板塊內部結構及相互之間的聯系,通過“整合主軸、織綠成網、片區賦能”,構建“一軸統領、中心輻射、多廊貫通、多點服務”的鎮域空間結構。一軸統領一軸統領:沿滬南公路形成城鎮綜合發展軸,承載公共服務、形象景觀、交通聯系等多重功能;強化軌道交通站點區域的功能集聚,引領航頭鎮的形象塑造和景觀風貌。中心輻射中心輻射:規劃依托軌道交通18號線航頭33、站以及航頭鎮政府所在區域形成組合型新市鎮中心,分別承擔商業商辦服務和行政文化商業功能,促進鎮域公共服務品質整體提升。多廊貫通多廊貫通:沿北橫河、咸塘港、鹽鐵塘、航圓路、惠新港形成景觀通廊,串聯多個功能節點、豐富景觀界面、完善慢行系統,形成特色鮮明的景觀軸線空間。多點服務:多點服務:強化軌交站點區域的綜合開發,形成公共配套集聚的服務中心;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基于生活、生產需求,優化社區中心布局,完善服務配套,激發社區活力。18 2.功能布局2.功能布局落實規劃空間結構,結合生活、生產發展需求和現狀基礎,開發邊界內以城鎮功能為主,主要包含生活居住、休閑服務、產業配套等功能;開發邊界外基于本土特34、色,以生態功能為主,結合農村生產、生活需求布置農民居住和其他建設用地。(1)開發邊界內(1)開發邊界內城鎮開發邊界內以城鎮功能為主,具體劃分為6個功能片區,分別為綜合城鎮生活片區、航頭大居生活片區、地鐵配套片區、商貿產業片區、康橋工業南區和戰略留白片區。綜合城鎮生活片區綜合城鎮生活片區:位于鎮區西南部,戰略留白片區西側。規劃將進一步完善該片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引導該片區成為地區中心引領下的宜居生活功能片區。航頭大居生活片區航頭大居生活片區:位于鎮區北部,北接S32申嘉湖高速,南至下鹽公路。該片區現狀基本建成,是以保障性住房為主的居住社區,規劃將引導該片區打造成為設施齊全、生活便利、環境優美、富35、有活力的居住社區。地鐵配套片區地鐵配套片區:為軌道交通18號線車輛段所在片區,位于大居生活片區以西。規劃將引導該片區成為以服務科創中心的人才公寓為主導,配套以商業配套、交通服務、公共綠地等功能的軌道交通停車場綜合利用片區。商貿產業片區商貿產業片區:位于鎮區西側,西臨長達片區,東接綜合城鎮生活片區?,F狀以建材批發和物流運輸產業為主,規劃引導該片區充分利用現狀產業優勢,打造為集設計、生產、流通、體驗于一體,全國一流的主題綜合商貿平臺??禈蚬I區南區康橋工業區南區:位于規劃范圍東北部,滬奉高速以東、申嘉湖高速以南,下鹽公路以北區域。該區域已初步形成生物醫藥、微電子等先進制造業集聚的產業社區,規劃將該36、區域定位為張江創新藥成果的重要承載地、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端生物醫藥制造基地、國內頂尖的微電子制造基地。戰略預留片區:戰略預留片區:位于鎮區東部,西臨綜合城鎮生活片區,東接航頭東部片區。該區域為落實上位規劃應對未來重大事件和重大項目落地而預留的空間,戰略預留區實施過渡管控政策。(2)開發邊界外(2)開發邊界外城鎮開發邊界外以生態功能為主,主要劃分為三大片區,分別為沈莊牌樓片區、長達片區和東部片區。19 沈莊牌樓片區沈莊牌樓片區:主要位于鎮西北部郊野地區,該區域保留現狀傳統鄉村肌理,保護生態環境資源,以美麗鄉村建設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長達片區:長達片區:主要位于鎮西部郊野地區,是城鄉互動、承擔鄉村37、振興核心功能的地區,包括居住、游憩、鄉創產業、科技農業四大功能,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綜合示范核心。東部片區:東部片區:主要位于鎮東部郊野地區,該區域主要推動農業規?;洜I,重點發展生態糧食、蔬菜、水果種植和生態涵養林,是設施糧田的集聚區。3.土地使用3.土地使用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建設用地總規??刂圃?132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用地控制在1634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外建設用地控制在498公頃。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居住用地約727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661公頃;公共設施用地約114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109公頃;工業用地約87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84公頃;倉儲物流用地138、8公頃,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對外交通用地約4公頃,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道路廣場用地約556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253公頃;規劃綠地約202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200公頃;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約18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5公頃;城市發展備建用地約11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約10公頃;農村居民點用地約101公頃,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水域約493公頃;農用地約2445公頃。規劃用地匯總表 用地性質 規劃范圍內 開發邊界內 用地面積(公頃)用地比例(%)用地面積(公頃)用地比例(%)居住用地(R)727 34.1 661 40.5 城鎮住宅組團用地(Rr)630 29.5 568 34.39、8 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用地(Rc)25 1.2 21 1.3 基礎教育設施用地(Rs)72 3.4 72 4.4 公共設施用地(C)114 5.4 109 6.7 行政辦公用地(C1)6 0.3 6 0.4 商業服務業用地(C2)74 3.5 71 4.3 文化用地(C3)7 0.3 7 0.4 體育用地(C4)1 0.1 1 0.1 醫療衛生用地(C5)1 0.1 1 0.1 教育科研設計用地(C6)2 0.1 2 0.1 20 文物古跡用地(C7)2 0.1 2 0.1 商務辦公用地(C8)17 0.8 17 1.0 其它公共設施用地(C9)4 0.2 2 0.1 工業用地(M)87 4.40、1 84 5.1 倉儲物流用地(W)18 0.8 18 1.1 對外交通用地(T)4 0.2 0 0.0 道路廣場用地(S)556 26.1 253 15.5 道路用地(S1)544 25.5 248 15.2 軌道站線用地(S2)6 0.3 0 0.0 社會停車場用地(S3)2 0.1 2 0.1 公交場站用地(S4)2 0.1 2 0.1 廣場用地(S5)0.3 0.01 0.3 0.02 其它交通設施用地(S9)2 0.1 1 0.1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U)18 0.9 5 0.3 綠地(G)202 9.5 200 12.2 公共綠地(G1)197 9.2 195 11.9 生產防護綠地41、(G2)5 0.2 5 0.3 城市發展備建用地(X)11 0.5 10 0.6 農村居民點用地(Rr6)101 4.7 0 0.0 戰略留白 295 13.8 295 18.0 建設用地 合計 2132 100.0 1634 100.0 水域(E1)493 124 農用地(N)2445 0 規劃范圍總用地 5069 1758 12 第三章 土地綜合利用 第一節 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第二節 生態空間保護 第三節 城鎮開發邊界 第四節 文化保護控制線第五節 特定政策區 31 22 第一節 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 第一節 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 1.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1.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落實上海市42、”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滬規劃資源總2022406號)成果相關要求,規劃范圍內保護耕地1058.42公頃(1.59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778.49公頃(1.17萬畝),部管儲備6.17公頃(0.009萬畝),市管儲備273.76公頃(0.41萬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空間保障,發揮維護城市供應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雙重作用,一經劃定不得隨意調整。對規劃確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必須堅決防止耕地“非糧化”、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必須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嚴禁違規占用耕地開展非農建設。分梯度系統實施耕地保護管理,對永久基本農田實施最嚴格保護制度,43、除特定類型項目依據規定有序實施退出調優外,不準擅自占用。部管儲備地塊是具備調整補劃為永久基本農田條件的優質耕地,參照永久基本農田實施管理。市管儲備地塊是全市優質耕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部管儲備地塊的直接補充,要予以嚴格管理。按照鎮域范圍內土地整備引導區“總用地規模不增加、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降低、新增耕地潛力不減少”要求,結合實際優化調整土地整備引導區。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劃定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共計1877.26公頃。2.補充耕地2.補充耕地按照耕地占補平衡原則,結合土地整備引導區劃地方案開展土地整治潛力初步測算。切實加大耕地補充力度,重點推進開發邊界外低效建設用地整理復墾。2444、 3.農業生產布局3.農業生產布局航頭鎮是浦東新區重要的糧食、果蔬等農產品產區和生產基地,農業資源稟賦與生產基礎條件較好。農業呈現以種植業為主體、多種農業產業全面發展的態勢。未來航頭鎮農業生產功能要持續走規?;?、特色化、專業化的高質量發展路線,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環的鄉村綠色生產方式,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打造多次增值、節能減排、綜合利用的農業生產的發展高地。(1)發展策略(1)發展策略“農業+”融合發展。積極推動航頭鎮現有農業生產的高質量發展。在發展要素上,探索和尋找合適的蔬果品種,充分發揮航頭的區位優勢,吸引城市資本和科技人才,形成綠色有機農業的研發和生產中心。在農業生產的模式上,促進建設45、浦江、周浦、康橋、航頭中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社,培育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探索發展公司化合作社,支持家庭農場與農民合作社聯合,實現抱團發展。挖掘特色做大產品。積極探索鹽產品、鹽文化的鄉土產業和特色產品,與農旅、農創、農教形成有機銜接。深挖航頭鎮瓜果蔬菜中可以做大做專的產品,發展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編織、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業等鄉土產業,增加特色品牌產品和個性服務供給。發掘“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資源,開展差異化競爭。多力聚合打響品牌。通過藝術策展、文化活動等各種效應來探索航頭鎮“農業+”的產業發展,并就勢打響地區“獨一份”、“特別特”、“好46、中優”的“土字號”、“鄉字號”品牌。同時,通過空間規劃串聯產業發展和活動流線,將“住宿、療愈、栽培、活動、美食、購物”的農業休閑旅游的六大系統在空間流線上進行框架性布局,為未來農旅產業發展提供支撐。(2)生產布局(2)生產布局依據各區域的發展基礎及條件,確立整體上東部以生態高效規?;r業生產+生態涵養造林為主、西部以休閑觀光農業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其中,西北部的沈莊、牌樓片區保護傳統鄉村肌理,以美麗鄉村帶動鄉村提升;西部的長達片區依托盒馬村的優勢,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數字農業,打造盒馬訂單農業“共享”基地。25 第二節 生態空間保護 第二節 生態空間保護 1.生態空間劃定1.生態空間劃定落實上位47、規劃要求,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共劃定生態空間面積22.21平方公里,均為三類生態空間。主要包括大治河市級生態走廊、浦閔市級生態間隔帶、近郊綠環、新場-航頭生態走廊、咸塘港生態間隔帶、永久基本農田、林地等生態空間。三類生態空間列入限制建設區予以管控,禁止對主導生態功能產生影響的開發建設活動,控制線型工程、市政和水利基礎設施以及獨立型特殊建設項目用地。按照新區總規要求,大治河市級生態走廊最小寬度不小于1600米,本次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廊道范圍,優先布局森林空間,無規劃建設用地,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0%。按新區總規要求,浦閔市級生態間隔帶最小寬度不小于300米,本次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廊道范圍,規劃建設48、用地占比不高于1%,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0%,加快林地建設,適當豐富景觀和休閑活動。按新區總規要求,近郊綠環最小寬度不小于370米,本次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廊道范圍,規劃建設用地占比不高于2%,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0%,積極加快林地建設。按新區總規要求,新場-航頭生態走廊最小寬度不小于300米,本次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廊道范圍,規劃建設用地占比不高于2%,森林覆蓋率不低于40%,積極加快林地建設。按新區總規要求,咸塘港生態間隔帶最小寬度不小于50米,本次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廊道范圍,無規劃建設用地,森林覆蓋率不低于40%,積極建設城市綠道,提升服務功能。上述規劃建設用地占比按照扣除區域內高快速路、主干路后計算49、。在保證全區和各生態廊道森林覆蓋率達標以及各生態廊道整體建設用地占比不突破的前提下,后續可以結合實際需求優化森林覆蓋率和建設用地占比指標進行整體統籌。2.森林覆蓋率2.森林覆蓋率至2035年,確保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5%。嚴格保護林地資源,逐年增加林地建設規模,推進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優先在大治河生態走廊、浦閔生態間隔帶、近郊綠環、新場-航頭生態走廊等范圍內實施現狀建設用地減量和造林,提升生態空間連通性和完整性,提高生態空間森林覆蓋率。27 第三節 城鎮開發邊界 第三節 城鎮開發邊界 1.城鎮開發邊界1.城鎮開發邊界按照城鎮建設集中連片、促進城鎮布局緊湊、空間集約為原則,結50、合空間布局優化方案,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范圍。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1758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內主要包括航頭大居、軌交18號線航頭車輛段、康橋工業區南區、航頭鎮區、軌交16號線航頭東站周邊以及航頭老鎮區部分區域。2.建設用地規模2.建設用地規模落實區級統籌分解指標,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建設用地總規??刂圃?132公頃以內。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634公頃,新增建設用地面積328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外規劃建設用地面積498公頃,新增建設用地面積120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外為基本農田保護區、其他農地區和其他建設用地區,規劃促進郊野空間開敞舒朗,低效建設用地減量提質、51、布局優化,并控制開發強度,以低中層曠地型建筑形態為主。29 第四節 文化保護控制線 第四節 文化保護控制線 根據新區總規要求,為保護文化資源、保障文化發展,針對歷史文化遺產、自然(文化)景觀和重大公共文化功能區,逐級分類劃定文化保護控制線,包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控制線、自然(文化)景觀保護控制線、公共服務設施保護控制線。1.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控制線1.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控制線規劃范圍內涉及歷史文化風貌區1處,為航頭下沙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面積為19.6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約7.11公頃。風貌區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應遵循整體性原則、原真性原則、可持續性原則及分類保護原則,應保留其“街河并行”的格局、各52、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其他具有價值的歷史建筑和特色空間,應充實強化文化休閑功能,優化拓展生態居住功能,補充完善旅游觀光設施。對于核心保護范圍,應當保持街區原有的街巷網絡和空間格局;不得新建工業企業,現有妨礙風貌區保護的工業企業,應當有計劃遷移;嚴格控制在核心保護范圍內進行新建、改建活動。規劃范圍內劃定風貌保護街巷3條,包括眾西街、眾安街和太平街;劃定風貌保護河道3條,包括鹽鐵塘、老市河和咸塘港。表:風貌保護街巷一覽表 序號序號 名稱名稱 起訖點起訖點 長度(米)長度(米)現狀現狀寬度(寬度(米米)規劃規劃街巷控制線寬度街巷控制線寬度(米米)1 1 眾西街 滬南公路-眾安橋 285 2.39-6.253、8 2.5-6.0 2 2 眾安街 眾安橋-糧管所東 265 2.41-4.58 2.5-6.0 3 3 太平街 糧管所東-咸塘港 320 2.57-7.04 2.5-6.0 表:風貌保護河道一覽表 序號序號 名稱名稱 現狀現狀寬度(寬度(米米)規劃藍線規劃藍線寬度(寬度(米米)1 1 鹽鐵塘 5.23-11.62 8.5-12.0 2 2 老市河 2.89-17.7 8.5-18.0 3 3 咸塘港 9.83-36.15 10.0-36.5 30 規劃范圍內目前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區級文物保護點12處、優秀歷史建筑2處,應定期評估、應保盡保。表:保護建筑一覽表 序號序號 名稱名稱 保護級54、別保護級別 地址地址 1 1 永濟橋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航頭鎮下沙社區沈莊北街 2 2 朱家潭子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航頭鎮方窯村5組 3 3 航頭德芳橋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航東村1組 4 4 航頭文昌閣記碑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航頭鎮村1組 5 5 傅雷故居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下沙社區王樓村5組 6 6 城隍廟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西市街1號上海市航頭學校南側 7 7 航頭劉氏宅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滬南公路36號 8 8 航頭飛橋天主堂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下沙飛橋村2組 9 9 航頭長春橋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下沙飛橋村9組 1010 航頭興隆橋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航55、西村6組 1111 南匯縣捐贈布告碑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航頭村1組 1212 航頭儲家樓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下沙儲樓村東北400米 1313 航頭啟秀堂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沈家莊沈莊街114弄2號-14號 1414 航頭王氏宅 區級文物保護點 航頭鎮王樓村1組 1515 住宅 優秀歷史建筑 航頭鎮下沙街221-223號 1616 住宅 優秀歷史建筑 航頭鎮下沙街西段452號 嚴格按照相應法律法規要求實施保護,文物保護單位按照上海市文物保護條例的要求嚴格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巷、風貌保護河道和優秀歷史建筑按照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相關條款的規定對相關要素進行56、保護。重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歷史風貌和歷史環境、肌理,科學引導、積極推動歷史文化遺產有機更新與活化利用。2.自然(文化)景觀保護控制線2.自然(文化)景觀保護控制線劃定自然(文化)景觀保護控制線,包括古樹名木及古樹后續資源15處(包括上海市在冊古樹名木及后續資源6處),其中4處位于開發邊界內,其余均位于開發邊界之外。樹31 種以櫸樹為主,樹齡大多在100-120年間,少量為80年。根據上海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保護條例和相關規劃,劃定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的保護區、控制區,按照要求進行保護。其中,古樹名木保護區為不小于樹冠垂直投影外5米;古樹后續資源保護區為不小于樹冠垂直投影外2米。古樹名木57、和古樹后續資源的控制區為該樹種理想生長狀況下的最大樹冠外圍5米。應加強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周邊軟環境建設,鼓勵結合古樹名木保護,形成古樹公園、街心花園等特色綠色空間,整體形成良好生態環境。重點保護自然地形地貌、景觀環境、生態系統和文化遺存,保護承載歷史信息環境的臨場感和體驗感。3.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保護控制線3.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保護控制線規劃范圍內不涉及市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33 第五節 特定政策區 第五節 特定政策區 規劃范圍內的特定政策區主要包括公共中心地區、歷史風貌地區、產業區塊以及戰略預留區。1.公共中心地區1.公共中心地區(1)新市鎮中心(1)新市鎮中心規劃依托軌交18號線航頭站以及58、航頭鎮政府所在區域建設組合型新市鎮中心,強化對鎮域的綜合服務功能。其中航頭站依托TOD綜合開發,主要以智慧商辦和綜合服務為主導功能,形成航頭鎮的商辦服務中心;航頭鎮政府所在區域結合現狀已建的行政辦公、文化、綠地等功能,加強商業配套與公共服務,形成航頭鎮的行政文化商業中心。(2)社區中心(2)社區中心結合15分鐘社區生活圈研究,根據社區主導功能,形成居住社區中心和產業社區中心。本次規劃劃定4處居住社區中心及1處產業社區中心,實現開發邊界內15分鐘社區服務范圍全覆蓋。社區中心強調社區商業服務和社區生活服務的復合化布局,本次規劃主要對社區中心的布局位置進行引導,具體邊界由控制性詳細規劃劃定。2.歷史59、風貌地區2.歷史風貌地區規劃范圍內的歷史風貌地區主要包括航頭下沙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3條風貌保護道路(街巷)以及3條風貌保護河道沿線的第一街坊。歷史文化風貌區:航頭下沙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區面積19.6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約7.11公頃。風貌保護道路(街巷):共3條,位于航頭下沙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內,分別為眾西街、眾安街和太平街。風貌保護河道:共3條,包括鹽鐵塘、老市河和咸塘港。34歷史文化風貌保護一覽表 內容內容 個數個數 邊界邊界 面積面積 歷史文化風貌區 1 北至下沙新街、西至滬南公路、東至咸塘港以東約20米處、南至老市河南岸2030米處 19.68公頃 內容 條數條數 起訖點起訖60、點 長度長度 風貌保護道路(街巷)3 眾西街:滬南公路-眾安橋 285米 眾安街:眾安橋-糧管所東 265米 太平街:糧管所東-咸塘港(320米 風貌保護河道 3 鹽鐵塘 老市河 咸塘港 3.產業區塊3.產業區塊落實上位規劃產業空間布局,規劃范圍內共涉及1個產業社區,為康橋工業區南區,涉及面積104.56公頃。依托張江科學城建設,積極發展創新藥及微電子產業,加快布局新興科技產業。4.戰略預留區4.戰略預留區規劃范圍涉及戰略預留區1處,為航頭鎮東部戰略預留區,涉及面積約4.64平方公里,為未來重大功能項目、重大事件落地預留空間。對戰略預留區內的現狀建設用地實施過渡期管控政策,在不影響長遠戰略發展61、的前提下可繼續使用,但原則上不得進行大規模改建、擴建和新建。18 第四章 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 第一節 公共服務第二節 住房保障第三節 公共空間第四節 綜合交通 19 36 第一節 公共服務 第一節 公共服務 1.發展規模與總體布局1.發展規模與總體布局規劃構建“市區級-社區級”的分級配置體系,以居住社區和產業社區基本生活圈為依據,有效引導公共服務設施規模配置和空間布局,全面實現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規劃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約122.40公頃,主要包括行政辦公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教育科研設計設施、福利設施、文物古跡設施、菜場和基礎教育設施等9類。規劃范圍內根據15分鐘生62、活圈要求,劃分為5個居住社區生活圈和1個產業社區生活圈,分別為:1)航頭大居、2)地鐵配套、3)航頭下沙、4)航頭鎮南、5)航頭鎮東、6)康橋工業區南區;服務半徑一般控制在1000米左右,基本實現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100%。居住社區生活圈可設置行政、文化、體育、醫療、養老、菜場等生活性設施。產業社區生活圈除設置生活性設施外,可結合產業集群特點差異化配置生產性設施,如孵化器、數據中心、銀行、共享辦公、會議中心、展示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指標一覽表 類型類型 現狀用地面積(公頃)現狀用地面積(公頃)規劃用地面積(公規劃用地面積(公頃)頃)規劃建筑量(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量(萬平方米)行政辦公設施行63、政辦公設施 0.00 0.00 0.00 文化設施文化設施 3.43 5.92 5.76 體育設施體育設施 0.00 0.00 0.00 醫療衛生設施醫療衛生設施 0.00 7.46 14.93 教育科研設計設施教育科研設計設施 0.22 0.22-養老福利設施養老福利設施 0.00 0.00 0.00 文物古跡設施文物古跡設施 1.71 1.71-基礎教育設施基礎教育設施 47.07 72.41 62.02 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 19.99 34.68 37.42 共計共計 72.72.4242 12122.402.40 120.13120.13 2.行政辦公設施2.行政辦公64、設施規劃范圍內現狀行政辦公設施用地面積約8.31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約7.06公頃,包括航頭鎮政府、航頭消防中隊、航頭司法所等,城鎮開發邊界外約1.25公頃。37 至2035年,規劃社區級行政辦公設施用地面積8.76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約7.51公頃,主要為航頭鎮政府、航頭消防中隊、航頭司法所、派出所等,城鎮開發邊界外約1.25公頃。應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需求,根據相關標準和規定,構建街鎮全覆蓋的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城市精細化管理辦公設施應按照及時響應、空間均衡、功能復合、集約利用、交通便捷及彈性規模等原則布局,鼓勵提供必要的空間支持,后續可結合已規劃未實施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或通過65、土地出讓前評估工作在實施方案階段進一步深化研究明確。3.文化設施3.文化設施規劃范圍內現狀文化設施用地面積約5.23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約4.32公頃,包括航頭鎮文化中心、大居社區文化中心和鶴鳴村文化活動服務中心,城鎮開發邊界外約0.91公頃。至2035年,規劃市區級文化設施用地面積5.92公頃,為規劃區域文化中心和航頭鎮文化中心,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規劃社區級文化設施用地面積5.64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約4.57公頃,為航頭圖書館、大居社區文化中心等,城鎮開發邊界外約1.07公頃。4.體育設施4.體育設施規劃范圍內現狀體育設施用地面積約1.26公頃,為航頭體育中心,位于城鎮開發邊界66、內。至2035年,規劃社區級體育設施用地面積6.66公頃,為航頭體育中心、規劃社區體育中心、綜合健身館及健身點等,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5.醫療衛生設施5.醫療衛生設施規劃范圍內現狀醫療衛生設施用地面積約2.27公頃,為鶴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航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拓展基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至2035年,規劃市區級醫療衛生設施用地面積7.46公頃,為龍華醫院浦東分院,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規劃社區級醫療衛生設施用地面積2.27公頃,為現狀保留設施,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38 6.教育科研設計設施6.教育科研設計設施規劃范圍內現狀教育科研設計設施用地面積約0.22公頃,為下沙成人67、學校,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至2035年,規劃市區級教育科研設計設施用地面積約0.22公頃,為現狀保留下沙成人學校,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7.養老福利設施7.養老福利設施規劃范圍內現狀養老福利設施用地面積約3.97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約1.07公頃,包括浦惠養老鶴韻養護院等設施,城鎮開發邊界外約2.90公頃。至2035年,規劃社區級養老福利設施用地面積7.38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約4.48公頃,主要為社區養老院和工療康體服務中心等設施;城鎮開發邊界外約2.90公頃。8.文物古跡設施8.文物古跡設施規劃范圍內現狀文物古跡設施用地面積約1.71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1.65公頃,為傅雷故居和68、朱家潭子;城鎮開發邊界外為城隍廟和飛橋天主堂。至2035年,規劃文物古跡設施用地面積1.71公頃,均為現狀保留設施。9.菜場9.菜場規劃范圍內現狀菜場用地面積約2.38公頃,包括航陽集貿市場、下沙集貿市場和航月集貿市場等,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至2035年,規劃菜場用地面積3.85公頃,包括保留和規劃新增菜場,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10.基礎教育設施10.基礎教育設施規劃范圍內現狀基礎教育設施用地面積約47.07公頃,包括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下沙學校),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航頭學校興城路校區和航頭學校鶴永路校區),2所高中(在建),2所初中(進才中學南校2個校區),3所小學(周浦第三小學分校、69、航城實驗小學、航城實驗小學航春校區)和12所幼兒園(聚航幼兒園、海州幼兒園、下沙幼兒園、39 經緯幼兒園、杭瑞幼兒園、鶴沙之星幼兒園及分校、匯賢幼兒園、匯善幼兒園、瓦屑幼兒園及2所現狀幼兒園),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規劃按照服務人口確?;A教育設施規模、按照服務半徑優化基礎教育設施布局,按照幼兒園300米、小學500米、中學1000米的服務半徑,以及每5萬人配建高中一所,每2.5萬人配建初中一所和小學一所,每1萬人配建幼兒園一所的標準進行規劃配置。(1)高中至2035年,規劃高中4所,其中2所在建,1所為現狀保留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高中部,1所規劃保留。(2)初中至2035年,規劃初中9所,其中70、5所現狀保留,包括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初中部、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部和進才南校2處校區,3所規劃保留,并結合區域人口分布及設施需求,將航頭學校興城路校區置換為初中。(3)小學至2035年,規劃小學10所,其中6所現狀保留,包括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周浦第三小學分校、航城實驗小學、航城實驗小學航春校區,4所規劃保留。(4)幼兒園至2035年,規劃幼兒園22所,其中12所現狀保留,8所規劃保留,2所規劃新增。42 第二節 住房保障 第二節 住房保障 1.發展規模1.發展規模在滿足航頭鎮發展需求的同時,完善對保障性住房的基本供應,解決民生居住、動遷安置等問題,實現人71、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發展的共同目標。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住宅組團用地總量控制在630公頃左右,住宅建筑面積不超過870萬平方米。2.住房結構2.住房結構規劃住房類型主要包括保障性住房和其他住房兩大類。鼓勵通過新建、改建和存量轉化等多種方式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其中,保障性住房包括動遷安置房和保障性租賃房,規劃新增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積不低于46萬平方米。3.住房政策引導3.住房政策引導(1)保障性住房發展(1)保障性住房發展完善“四位一體”的住房保障體系,通過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實現“居者有其屋”的保障性住房發展目標。建立完善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72、住房比重為5-15%。(2)中小套型住房發展(2)中小套型住房發展優化中小套型住房比例,結合軌交站點600米范圍內優先布局中小套型住房。新增商品住房中,中小套型住房比重控制在60%以上。新增保障性住房中,中小套型住房比重控制在80%以上。44 第三節 公共空間 第三節 公共空間 1.公共開放空間網絡1.公共開放空間網絡公共開放空間網絡以“織野塑鎮、順水而為”為規劃目標,鋪就城鎮的生態本底,煥發城鎮的新生功能,以公共空間打造連通的社區,形成綜合性的公共開放空間網絡。規劃結合現狀生態基底,通過自然環境與城鎮建設的有機融合,構建足量優質的公園綠道體系,形成聯通東西區域的慢行休閑系統,打造富有人文魅力73、的公共濱水空間。城鎮開發邊界內,落實上位規劃中的2處地區公園,并結合社區服務圈規劃13處社區公園,并充分利用街頭廣場、街角綠地形成微型公園,打造多層次的城鄉公園體系;城鎮開發邊界外,以綠色有機的生態農田為基底,在牌樓、長達兩個示范村的基礎上聯動其他郊野單元打造休閑游憩、生態體驗功能區,滿足農業旅游訴求;依托北橫河、鹽鐵塘、惠新港、大治河以及廟橋港-石家浜等承載公共游憩活動功能,形成聯系城鎮與郊野、集生態與生活為一體的發展脈絡。46(1)公園綠地(1)公園綠地圍繞營造高品質生活環境,規劃結合重要水系、公共中心、公共服務設施等補足現狀公園綠地系統盲區,將縱橫交錯的水綠景觀特色融入公園綠地系統規劃之74、中,打造優美自然、多樣復合的公園綠地系統,營造城在綠中、城綠交融的生態景觀格局。至2035年,規劃構建“地區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地區公園:落實上位規劃2處地區公園,1處為保留航頭公園,面積4.27公頃,結合周邊航頭文化中心、體育中心,強化公園綠地與文化體育、休閑體驗的功能聯動發展;1處為規劃地區公園,面積2.78公頃,位于大居社區單元內,結合北橫河城市綠道和地區文化中心,布置健康生態、文化藝術等功能。社區公園:結合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要求,在居住社區生活圈和產業社區生活圈內規劃13個服務半徑為500米、面積為3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公園,綜合設置室外健身點等便民設施,其中,現75、狀保留3處,規劃新增10處??诖珗@:在社區公園無法覆蓋的局部地區,結合街頭廣場、綠地形成規模大于400平方米的開放空間。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48(2)綠色慢行步道(2)綠色慢行步道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形成“區域-城市-社區”三級綠道體系,建設綠道總長度約38公里,包括骨干綠道20公里(含區域綠道及城市綠道)、社區綠道18公里,依托風貌水系及生活性道路,形成聯通東西的慢行休閑系統,打造富有人文魅力的公共空間。至2035年,規劃社區400平方米以上綠地、廣場等公共開放空間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90%以上。區域綠道 區域綠道 落實5公里區域綠道,為大治河生態76、走廊綠道。錨固生態基底,成為上海市生態廊道的重要節點,優化休閑游憩功能,打造成為居民休閑、親近自然的生態場所。城市綠道 城市綠道 落實15公里城市綠道,主要依托鎮域內重要河流水系兩側生態綠地空間,打造北橫河綠道、咸塘港綠道。注重與區域綠道的銜接,打造成系統的骨干綠道體系,建設生態良好、景觀宜人的慢行體系。社區綠道 社區綠道 依托主要生活性道路與濱水公共空間,優化社區綠道布局,由鹽鐵塘綠道、惠新港綠道、航圓路綠道等構成,長度約18公里。社區綠道串聯重要公共空間節點,構建尺度宜人、便捷可達的社區綠道網絡。50(3)水系規劃(3)水系規劃強化規劃范圍內骨干河道的保護與管控;對規劃范圍內水系進行整體優77、化,保證水系暢通;開展河道修復工作,恢復河流水體的生態效應,提高水體水質等級;保持河道兩側公共空間貫通,提高生態(生活)岸線比例,提升河道整體景觀品質,形成水綠相融的親水空間。規劃范圍內的河網水體由剛性河道與彈性水域共同組成。至2035年,規劃范圍內河湖水面積達到541.92公頃,河湖水面率不小于10.6%。城鎮開發邊界內在保證剛性河道水面積的前提下,鼓勵結合規劃綠地、大型公園及開發地塊布置一定比例的彈性水系,水域面積達到133.35公頃;開發邊界外建議結合農田水利、生態間隔帶、生態保育區等形成水綠相融的景觀風貌。至規劃期末,規劃范圍水功能區100%達標。按照河道等級規劃范圍內河道分為骨干河道78、和支級河道,主干河道有大治河、咸塘港和北橫河共3條,次干河道3條,即鹽鐵塘、北三灶港和惠新港。骨干河道是重要的引水、排水通道,是區域河網的骨架,一般情況下不能調整,河道兩側設置020米陸域控制帶。支級河道分為一級支河和二級支河,一級支河一般是區域引排水的重要通道,二級支河是河網中的“毛細血管”,對保證地塊排水距離及河網調蓄庫容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支級河道布局應在滿足區域排水的前提下,保證河道面積不減少,河道兩側設置020米陸域控制帶。陸域控制寬度小于6米的河湖,除風貌保護區外水域兩側應結合地塊內部道路或采用建筑退界的方式設置不小于6米的防汛通道;陸域控制寬度大于10米的支級河道,其中6-10米屬79、防汛通道用地,其余可作綠地控制。52 2.城鎮空間景觀骨架2.城鎮空間景觀骨架規劃構建“一心、多點、多廊”的城鎮空間景觀骨架,以城鎮景觀廊道和濱水景觀廊道串聯多個景觀節點和重要的城鎮風貌區,打造特色鮮明、層次豐富的景觀風貌體系,具體包含“景觀核心與節點-景觀軸線-景觀風貌分區”三類控制引導要素。(1)景觀核心與節點(1)景觀核心與節點景觀核心規劃依托“組合型公共中心”航頭地區中心打造鎮區景觀核心,完善文化、體育、商業、商辦、公園等公共功能,打造彰顯航頭城鎮景觀特色的核心區域。景觀節點規劃結合社區中心設置多個景觀節點,配以便利人性化的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營造具有歸屬感和可識別性的社區中心景觀形象80、。(2)景觀軸線(2)景觀軸線強化骨干路網及骨干河道的空間軸向引領作用,打造主要景觀軸線,豐富和提升軸線兩側的城市界面,形成各具特色、協調有序的景觀軸線空間。道路景觀軸線沿主干路網形成2條道路景觀軸線,包括滬南公路景觀軸與航圓路景觀軸。通過多樣化的綠化種植、豐富有序的建筑界面,構造輪廓鮮明、易于識別、開闊大氣的景觀大道。濱水景觀廊道沿水系形成4條濱河綠地游憩景觀廊道,包括北橫河景觀廊道、咸塘港景觀廊道、鹽鐵塘景觀廊道和惠新港景觀廊道。依托現有水系及濱河空間,重點聚焦生態涵養保護,沿河完善線型生態綠地,打造自然和諧的綠地景觀。(3)景觀風貌分區(3)景觀風貌分區規劃形成“公共中心風貌區、居住風貌81、區、傳統風貌區、產業風貌區和郊野風貌區”五類景觀風貌區。53 公共中心風貌區主要指圍繞軌交18號線站點以及航頭鎮政府周邊區域形成的組合型地區中心片區。該片區以掩映在田園水系中的現代新市鎮風貌為特色,體現地區公共中心的特征和魅力。在周邊基準高度的基礎上,強化地區中心的空間尺度特征,形成錯落的視覺層次,凸顯公共活動中心的視覺焦點。居住風貌區主要指城鎮生活片區、大居生活片區等以居住功能為主的區域。規劃居住風貌區以現代風格為主,既有低層住宅,又有多、高層住宅。整體建筑風貌上應延續現代風貌特色,避免高艷度色彩。風貌區依托自然生態格局,重點引導現代城鎮建筑、城鎮社區場所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是現代城鎮社區風82、貌的集中體現。傳統風貌區主要指下沙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以傳統民居為主體,沿濱水景觀廊道,形成以傳統風貌區為主的地區。建筑塑造體現地方特色,保留老鎮區城鎮景觀風貌和生活空間尺度。產業風貌區主要指商貿產業片區、康橋工業區南區和盒馬總部等區域。依托企業的建設,重點引導產業建筑集中布局,是航頭現代產業風貌的重要載體。塑造簡潔高效、環境優美的現代企業園區形象,突出企業園區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打造整潔、自然、和諧的產業景觀示范區。郊野風貌區依托“美麗鄉村”建設,保護鄉村風貌和歷史文脈;維護水網密布的自然格局,強化主要河道生態廊道功能,保護村鎮與水網相互依存的格局形態;采取組團式布局,整體環境融入生態農83、林用地之中,體現郊野特色。55 3.空間形態3.空間形態(1)建筑高度分區(1)建筑高度分區規劃范圍內,城鎮開發邊界內原則上以二、三級高度分區為主,新市鎮中心、軌道交通站點周邊600米等重點地區局部可采用四級高度分區,其余地區后續結合城市設計方案進一步研究論證確定合理高度,在詳細規劃階段予以落實。發展備用地相關指標,可在詳細規劃階段結合街坊強度分區合理確定。城鎮開發邊界外嚴格控制建筑限高,新增建筑高度原則上不超過18米,形成開敞舒朗的郊野風貌。(2)開發強度分區(2)開發強度分區規劃范圍內,城鎮開發邊界內原則上不超過級強度分區,新市鎮中心、軌道交通站點600米區域適用所在強度分區的特定強度,促84、進土地高效集約利用。發展備用地相關指標,可在詳細規劃階段結合街坊強度分區合理確定。新市鎮開發強度指標表 級強度區級強度區 強度區強度區 強度區強度區 住宅組團用地住宅組團用地 基本強度基本強度 1.2 1.2-1.6(含1.6)1.6-2.0(含2.0)特定強度特定強度 1.6 2.0 2.5 商業服務業用商業服務業用地和商務辦公地和商務辦公用地用地 基本強度基本強度 1.0-2.0(含2.0)2.0-2.5(含2.5)2.5-3.0(含3.0)特定強度特定強度 2.5 3.0 4.0 開發強度開發強度 用地性質用地性質 強度強度區區 58第四節 綜合交通第四節 綜合交通結合航頭鎮鎮域、開發邊85、界范圍及用地規劃,根據區域差別化原則,相應優化調整航頭鎮交通系統規劃,強化交通網絡支撐,建立城鎮圈交通系統。包含尺度宜人的道路網絡,層次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及安全、綠色、舒適的慢行交通系統。1.對外交通1.對外交通航頭鎮的內河航道主要包括:大治河(III級航道)、咸塘港(級航道)和惠新港(VI級航道)。2.公共交通2.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發展策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開發邊界內范圍,以公共交通發展為重點,根據航頭鎮及其周邊區域的軌道交通系統規劃適當優化常規公交線路,并落實“一鎮一樞紐”規劃;第二層次為開發邊界外,進一步落實“村村通”,確保開發邊界外村民方便采用常規公交出行。規劃至2035年,城鎮開86、發邊界內常規公交500米服務覆蓋率90%。(1)常規公交(1)常規公交合理配置公交資源,加快場地實施步伐;優化完善公交線網與站點設置,繼續推進公交專用道的規劃建設與使用管理,實現公交走廊的集約高效使用,形成由骨干線、區域線、接駁線組成的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常規公交系統。合理配置公交資源:常規公交在公共交通系統中主要承擔中短距離的出行。適度限制常規公交長距離線路的增設,重點保障區域連通和接駁作用,提高公交服務覆蓋率,擴大和延伸骨干公交的輻射作用。線路優化:集約化設置公交線路,著重考慮軌道交通未覆蓋的客運走廊。增設線路,彌補空白:結合新建公交首末站或樞紐新增部分公交線路,彌補現狀公交覆蓋率較低區域87、。加強接駁,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應加強各區域特別是航頭大型居住社區與軌道交通站點的接駁公交配置。59(2)常規公交停車設施(2)常規公交停車設施規劃范圍內共規劃有6處公交首末站,其中2處公交首末站已按規劃建設完成。依據新區總規,為完善航頭鎮公交停放及保養功能,鎮內設1處公交停車場,具體位置及規模待后續專項規劃予以確定。表:規劃公交場站一覽表序號序號面積(平方米)面積(平方米)類型類型建設狀態建設狀態位置位置11596公交首末站現狀S32以北、周東路以西21020公交首末站現狀鶴雷路以北、鶴恒路以西32355公交首末站規劃鶴聞路以南、南旭路以西4-公交首末站規劃航頭路以南、航鶴路以西52500公88、交首末站規劃滬南公路以西、下鹽公路以北64000公交首末站規劃滬奉高速以西、鶴濤路以北7-公交停車場規劃大治河以北、航都路以東建議加快公交樞紐和公交首末站建設,完善航頭鎮常規公交設施布局。遠期結合戰略預留區及軌道交通換乘站點新增部分交通樞紐和公交首末站,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公交首末站和公交樞紐鼓勵與周邊用地結合設置。60 3.道路系統3.道路系統道路系統發展策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開發邊界內,結合航頭鎮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相應優化調整交通系統規劃,突出“路網加密”,合理配置道路系統等級、加密開發邊界內路網,形成尺度宜人的道路網絡;第二層次為開發邊界外,突出“路網連通”,建立與用地布局相適應的路網89、系統。規劃至2035年,開發邊界內全路網密度為5.7公里/平方公里,已達到新區總規對航頭鎮總規指引要求。(1)高/快速路(1)高/快速路規劃范圍內已建1條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S32),預留林海公路(S20S32)提升快速路條件,此外依據新區總規,規劃滬奉高速(S3)南北向穿越航頭鎮。規劃范圍內已建1處互通式立交,規劃結合S3新建工程增設部分互通立交或跨線橋。高快速路規劃總里程16.8公里。(2)主要公路/主干路(2)主要公路/主干路依據新區總規,規劃7條主要公路/主干路:下鹽公路、航浦路、航南公路、林海公路、滬南公路、航塘公路、S3地面道路。主要公路/主干路規劃總里程36.7公里。(3)次要90、公路/次干路(3)次要公路/次干路依據新區總規,規劃18條次要公路/次干路:沈杜公路、鶴雷路、古博路、鶴濤路、古恩路、鶴立西路、下沙新街、下沙西街、航三公路、航頭路、航梅路、航鶴路、航瑞路、航鳴路、鶴恒路、航都路、半夏路、良虹路。次要公路/次干路規劃總里程52.7公里??紤]到航頭鎮南北向交通需求明顯,且現狀滬南公路交通量已飽和,為避免南北向交通量過于集中,規劃將航瑞路和航鳴路進行銜接,鶴恒路和航都路進行銜接,加強航頭鎮路網系統連貫性。相關線型及技術參數指標以專項規劃為準。依據新區總規,考慮到康橋工業區南區和周浦醫學院區之間的溝通聯系,規劃提升半夏路為次干路。(4)一般公路/支路(4)一般公路/91、支路加密開發邊界內支路,開發邊界外支路原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減,但需確保開發邊界外道路與區域干路網連通,常規公交可通行。支路規劃總里程64.6公里。62 4.慢行系統4.慢行系統按照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協調與機動車發展的關系,以提高人們出行便捷度和生活舒適度為目標,構建安全、便捷、暢通、高效、宜人的非機動車和步行網絡。更加關注村莊與鎮區之間道路的非機動車通行情況,合理化機非分隔道路,滿足非機動車在村鎮間安全、高效出行的需求。(1)常規(1)常規慢行系統慢行系統交通性主干路的步行道和車行道之間通過圍欄或綠化帶分隔;生活性支路拓寬人行道,增加沿路綠化,營造利于步行的環境。(2)綠色(2)92、綠色慢行系統慢行系統構建足夠優質的綠道體系。除骨干綠道外,鼓勵結合城市街道網絡、城市綠帶、河道陸域控制線等構建尺度宜人、便捷可達的社區綠道。結合濱江等公共開敞空間,設置獨立慢行通道。在新市鎮中心區、歷史風貌街區、交通樞紐地區等地區建立慢行優先區,鼓勵步行和自行車出行。(3)(3)慢行換乘系統慢行換乘系統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和公共活動中心,設立步行通道、非機動車停車泊位,形成“B+R”立體慢行換乘。結合水綠步道網絡、公園、公交(軌道)樞紐以及重要公共中心設置公交站點和自行車租賃點。(4)(4)慢行設施慢行設施規劃步道網絡中設置便于行人使用的設施,包括公共廁所、飲水站、休閑座椅以及健身器材等。5.交通93、設施5.交通設施規劃形成以建筑配建停車泊位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的靜態交通格局。遠期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可適當考慮部分“P+R”停車場,“P+R”停車場原則上與站點周邊地塊結合設置。63表:交通設施一覽表序號序號面積(平方米)面積(平方米)類型類型位置位置14135公共停車場下沙西街以南、鶴梅路以西25821公共停車場鶴聞路以南、南旭路以西3公共停車場鶴立東路以南、滬奉高速以西4公共停車場鶴雷路以南、滬奉高速以西511261公共停車場航園路以南、滬南公路以西62492公共停車場鶴雷路以北、鶴恒路以西7-車輛段下鹽公路以北、滬南公路以西 24 第五章 單元規劃 第一節 單元劃分 第二節 城鎮單元 第三94、節 鄉村單元 25 64 第一節 單元劃分 第一節 單元劃分 規劃范圍內主要涉及原控規編制單元10個。本次規劃在統籌考慮了既有規劃編制情況、結合城鎮開發邊界調整,根據此輪規劃功能布局調整、15分鐘生活圈服務半徑以及道路系統規劃的基礎上,建議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基本延續原單元劃分方式,城鎮開發邊界外銜接已批郊野單元規劃進行鄉村單元劃分。規劃范圍內共涉及有16個控規編制單元,其中包含10個城鎮單元和6個鄉村單元。單元劃分一覽表 單元單元劃分劃分 序序號號 單元名稱單元名稱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單元面積單元面積(公頃)(公頃)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備注備注 城鎮單元 1 航頭大社區單元 PDHT-01 42095、.96 居住生活 2 康橋工業園區南區單元 PDHT-02 104.56 工業生產、技術研發 單元范圍跨街鎮 3 下沙社區單元 PDHT-03 148.89 居住生活 涉及戰略預留區 4 鎮北社區單元 PDHT-04 233.09 居住生活 涉及戰略預留區 5 商貿中心單元 PDHT-05 107.78 居住生活、商業服務 6 鎮中社區西單元 PDHT-06 124.15 居住生活 7 鎮中社區東單元 PDHT-07 127.86 居住生活 涉及戰略預留區 8 鎮南社區單元 PDHT-08 214.18 居住生活 涉及戰略預留區 9 大麥灣工業園區單元 PDHT-09 255.74 戰略留白 96、涉及戰略預留區 10 周浦保障房單元 PDHT-10 20.55 居住生活 單元范圍跨街鎮 鄉村單元 1 沈莊村單元 PDHTJY01 754.32 農業生產、休閑游憩 2 牌樓村單元 PDHTJY02 406.51 特色農業、休閑游憩 3 長達村單元 PDHTJY03 569.56 特色農業、休閑游憩 4 果園村單元 PDHTJY04 407.23 生態宜居、綜合服務 5 福善村單元 PDHTJY06 322.51 農業生產、生態防護 6 王樓村單元 PDHTJY07 851.31 農業生產、生態防護 66 第二節 城鎮單元 第二節 城鎮單元 1.1.航頭大社區單元航頭大社區單元航頭大社區單97、元(PDHT-01)范圍為航頭鎮下鹽公路以北、申嘉湖高速以南、滬奉高速以西的開發邊界所圍合的區域,單元面積4.21平方公里,以居住生活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3.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9.17萬人。住宅用地面積不超過180.29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340.28萬平方米;商業商辦用地面積不超過28.98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77.47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小于52.40公頃,建筑面積不小于52.53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57.39公頃。表:航頭大社區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01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21.09 功能定位功能98、定位 居住生活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53.81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4.21 產業用地面積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上限(公頃)-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9.17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52.40 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3.83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52.53 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180.29 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57.39 住宅建筑面99、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340.28 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26 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2、3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18.34 新增住房中政府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租賃性住房比例(%)5-15支路網密度下限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3.33 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7.89 骨干綠道長度(千米)骨干綠道長度(千米)4.06100、 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23.66 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表:航頭大社區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市、區級市、區級 公益性公益性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 文化設施 規劃區域文化中心 1 2.49 37325 獨立 保留 社區級公共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規劃區域文化中心 1 0.101、53 6900 獨立 保留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3 1.87 22463 綜合 保留 體育設施 綜合健身館 1 0.22 2600 綜合 保留 67 航頭體育中心 1 1.26 6300 獨立 保留 社區文體活動中心 1 1.46 26366 綜合 保留 運動場 1 0.06-綜合 保留 商業設施 航陽集貿市場 1 0.38 3752 獨立 保留 航月集貿市場 1 0.36 5385 獨立 保留 菜場 4 1.19 13880 獨立/綜合 保留 醫療衛生設施 航頭鶴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 1.02 12276 獨立 保留 拓展基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 0.61 9159 獨立 保留 衛生服務站 102、4-1350 綜合 保留 養老福利設施 浦惠養老鶴韻養護院 1 0.41 6174 獨立 保留 社區養老院 5 1.49 19986 獨立/綜合 保留 日間照料中心 7-2800 綜合 新增 老年活動室 13-5400 綜合 保留/新增 行政管理設施 派出所 1 0.65 10481 綜合 保留 綜合行政中心 1 0.42 5500 綜合 保留 居民委員會 23-6200 綜合 保留/新增 鶴沙航城社區服務中心 1 0.51 7145 獨立 保留 基礎教育基礎教育 設施設施 幼兒園 經緯幼兒園 2 1.31 11784 獨立 保留 航瑞幼兒園 1 0.84 7578 獨立 保留 鶴沙之星幼兒園103、分校 1 0.72 7207 獨立 保留 鶴沙之星幼兒園 1 0.64 5770 獨立 保留 匯賢幼兒園 1 0.72 7199 獨立 保留 匯善幼兒園 1 0.72 7198 獨立 保留 幼兒園 4 2.83 26931 獨立 保留 小學 周浦第三小學分校 1 2.61 15649 獨立 保留 航城實驗小學航春校區 1 2.72 27152 獨立 保留 航城實驗小學 1 2.93 23461 獨立 保留 小學 1 1.99 19895 獨立 保留 中學 進才中學南校 2 6.00 46921 獨立 保留 高中 高中 2 6.65 52722 獨立 保留 九年一貫制學校 航頭學校鶴永路校區 1104、 3.68 29402 獨立 保留 十二年一貫制學校 下沙學校初中部 1 3.12 24994 獨立 保留 交通設施交通設施 公交首末站 公交首末站 3 0.75-獨立/綜合 保留/新增 社會停車場 公共停車場 2 0.25-獨立/綜合 保留/新增 加油(氣)站 加油站 2 0.58-獨立 保留 2.2.康橋工業園區南區單元康橋工業園區南區單元康橋工業園區南區單元(PDHT-02)范圍為航頭鎮東側鎮界-開發邊界所圍合的區域,單元面積1.05平方公里,以工業生產、技術研發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0.98平方公里。產業用地面積不超過76.35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小于0.78公頃;公園105、綠地面積不小于6.45公頃。68 表:康橋工業園區南區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02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工業生產、技術研發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1.05 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76.35 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0.78 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0.98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106、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6.45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2、3 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的租賃性住房比例(%)-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3.29 商辦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辦107、用地面積上限(公頃)-骨干綠道長度(千米)骨干綠道長度(千米)-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表:康橋工業園區南區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市、區級市、區級 公益性公益性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 文物古跡 設施 傅雷故居 1 0.66-獨立 保留 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108、 體育設施 運動場 1 0.12-獨立 保留 3.3.下沙社區單元下沙社區單元下沙社區單元(PDHT-03)范圍為航頭鎮區北側和西側開發邊界-滬南公路-航三路所圍合的區域,單元面積1.49平方公里,以居住生活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1.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1.03萬人。住宅用地面積不超過80.77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59.81萬平方米;商業商辦用地面積不超過4.03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8.02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小于7.82公頃,建筑面積不小于7.72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17.09公頃。根據新區總規劃定的航頭鎮東部戰略留白區,單元內涉及的留白區部分相關配套參照特109、定政策區管控要求執行。69 表:下沙社區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03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1.64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居住生活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3.24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1.49 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1.03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7.82 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1.38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110、限(萬平方米)7.72 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80.77 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頃)17.09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59.81 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5 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2、3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2.06 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租賃性住房比例(%)5-15支路網密度下限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111、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1.66 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2.39 骨干綠道長度(千米)骨干綠道長度(千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4.78 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生態空間面積(公頃)(公頃)-表:下沙社區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市、區級市、區級 公益性公益性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 教育112、科研設計設施 下沙成人學校 1 0.22-獨立 保留 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養育托管點 1-360 綜合 保留 文化活動室 1-100 綜合 保留 商業設施 下沙集貿市場 1 0.62 7442 獨立 保留 醫療衛生設施 衛生服務站 1-250 綜合 新增 養老福利設施 日間照料中心 2-600 綜合 保留/新增 老年活動室 3-1000 綜合 保留/新增 行政管理設施 居民委員會 6-1500 綜合 保留/新增 基礎教育設施基礎教育設施 幼兒園 幼兒園 2 1.12 9806 獨立 保留 十二年一貫制學校 下沙學校(高中、小學)2 5.86 56118 獨立 保留113、 交通設施交通設施 社會停車場 公共停車場 1 0.41-獨立 保留 加油(氣)站 加油站 1 0.39-獨立 保留 4.4.鎮北社區單元鎮北社區單元鎮北社區單元(PDHT-04)范圍為滬南公路-航頭鎮區北側和東側開發邊界-航三路所圍70 合的區域,單元面積2.33平方公里,以居住生活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0.78萬人。住宅用地面積不超過28.83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61.03萬平方米;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不超過0.06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小于14.74公頃,建筑面積不小于22.36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31.54公頃。根據新區總規劃定的航頭114、鎮東部戰略留白區,單元內涉及的留白區部分相關配套參照特定政策區管控要求執行。表:鎮北社區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04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居住生活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0.06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2.33 產業用地面積上限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公頃)-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0.78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14.74 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2.12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115、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22.36 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28.83 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31.54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61.03 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5 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2、3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1.57 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租賃性住房比例(%116、)5-15支路網密度下限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4.68 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骨干綠道長度(千米)骨干綠道長度(千米)1.46 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19.68 生態空間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表:鎮北社區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市、區級117、市、區級 公益性公益性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 醫療衛生 設施 龍華醫院浦東分院 1 7.46 149294 獨立 保留 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養育托管點 1-360 綜合 保留 文化活動室 1-100 綜合 保留 體育設施 健身點 2 0.06-綜合 保留 醫療衛生設施 衛生服務站 1-200 綜合 保留 養老福利設施 日間照料中心 2-400 綜合 保留 老年活動室 2-500 綜合 保留 工療、康體服務中心 1 0.68 6841 獨立 新增 行政管理設施 居民委員會 2-550 綜合 保留/新增 基礎教育設基礎教育設施施 幼兒園 幼兒園 1 0.66 6554 獨118、立 新增 中學 初中 1 2.68 26827 獨立 保留 71 高中 高中 1 3.20 32019 獨立 保留 交通設施交通設施 公交首末站 公交首末站 1 0.24-獨立 保留 社會停車場 公共停車場 2 0.58-獨立/綜合 保留 5.5.商貿中心單元商貿中心單元商貿中心單元(PDHT-05)范圍為航頭鎮區西側開發邊界-航三路-航鶴路-航頭路所圍合的區域,單元面積1.08平方公里,以商業服務、居住生活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0.52萬人。住宅用地面積不超過41.01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37.71萬平方米;商業商辦用地面積不超過24.24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119、48.04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不小于0.03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不小于0.27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10.17公頃。表:商貿中心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05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24.24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商業服務、居住生活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48.04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1.08 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0.52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0.120、03 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1.00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米)0.27 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41.01 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10.17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37.71 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4 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2、3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1.04 新增住房121、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租賃性住房比例(%)5-15支路網密度下限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3.70 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骨干綠道骨干綠道長度(千米)長度(千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表:商貿中心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122、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養育托管點 1-360 綜合 保留 體育設施 健身點 1 0.03-綜合 保留 醫療衛生設施 衛生服務站 1-200 綜合 保留 養老福利設施 日間照料中心 2-600 綜合 新增 老年活動室 2-800 綜合 新增 行政管理設施 居民委員會 3-750 綜合 保留/新增 交通設施交通設施 加油(氣)站 加油站 1 0.24-獨立 保留 72 6.6.鎮中社區西單元鎮中社區西單元鎮中社區西單元(PDHT-06)范圍為航鶴路-航三路-滬南公路-航頭路所圍合的區域,單元面積1.24平方123、公里,以居住生活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0.60萬人。住宅用地面積不超過71.05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41.38萬平方米;商業商辦用地面積不超過16.87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34.89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小于8.79公頃,建筑面積不小于7.03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11.10公頃。表:鎮中社區西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06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12.95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居住生活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23.14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1124、.24 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0.60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8.79 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1.20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7.03 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71.05 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11.10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41.38 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125、)2 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2、3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1.20 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租賃性住房比例(%)5-15支路網密度下限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1.07 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3.92 骨干綠道長度(千米)骨干綠道長度(千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11.75 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126、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表:鎮中社區西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市、區級市、區級 公益性公益性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 文物古跡 設施 朱家潭子 1 0.99-獨立 保留 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航頭圖書館 1 1.43 17130 獨立 保留 商業設施 菜場 1 0.15 1500 獨立 新增 養老福利 設施 日間照料中心 1-600 綜合 新增 老年活動室 1-400 綜合127、 新增 行政管理 設施 社區行政設施 1 0.64 5129 獨立 保留 航頭鎮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中隊 1 0.42 2503 獨立 保留 航頭鎮工商所 1 0.60 2991 獨立 保留 居民委員會 2-500 綜合 保留/新增 房屋土地管理所 1 0.28 1418 獨立 保留 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 1 0.60 3155 獨立 保留 73 航頭消防中隊 1 0.52 5160 獨立 保留 航頭司法所 1 0.88 5261 獨立 保留 航頭鎮政府 1 1.54 18488 綜合 保留 基礎教育設施基礎教育設施 幼兒園 幼兒園 1 0.75 6030 獨立 保留 交通設施交通設施 社會停車場128、 公共停車場 1 1.13-獨立 保留 7.7.鎮中社區東單元鎮中社區東單元鎮中社區東單元(PDHT-07)范圍為滬南公路-航三路-航吉路-單元邊界-航鳴路-航頭路所圍合的區域,單元面積1.28平方公里,以居住生活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2.18萬人。住宅用地面積不超過44.77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80.75萬平方米;商業商辦用地面積不超過6.32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3.70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小于9.30公頃,建筑面積不小于11.34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18.20公頃。根據新區總規劃定的航頭鎮東部戰略留白區,單元內涉及的留白區部分相關配129、套參照特定政策區管控要求執行。表:鎮中社區東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07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6.32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居住生活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3.70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1.28 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2.18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9.30 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1.17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130、下限(萬平方米)11.34 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44.77 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18.20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80.75 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10 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2、3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4.36 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租賃性住房比例(%)5-15支路網密度下限支路網密度下限131、(公里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5.16 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骨干綠道長度(千米)骨干綠道長度(千米)1.30 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74表:鎮中社區東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建筑面積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132、鶴鳴村文化活動服務中心 1 0.36 5327 綜合 保留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1 0.18 2800 綜合 保留 養育托管點 2-720 綜合 新增 文化活動室 2-200 綜合 新增 體育設施 綜合健身館 1-1800 綜合 保留 游泳館 1-800 綜合 新增 社區體育中心 1 0.50 4660 獨立 保留 健身點 3 0.09-綜合 保留/新增 商業設施 菜場 3 0.55 6500 獨立/綜合 保留 醫療衛生 設施 航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 0.64 12824 獨立 保留 衛生服務站 2-400 綜合 保留 養老福利 設施 社區養老院 1 0.43 4307 獨立 保留 日間照料中133、心 4-1100 綜合 保留/新增 老年活動室 4-1300 綜合 保留/新增 工療、康體服務中心 1-800 綜合 保留 行政管理 設施 居民委員會 6-1400 綜合 保留/新增 社區服務中心 1-1000 綜合 新增 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 1-1500 綜合 保留 基礎教育設施基礎教育設施 幼兒園 海洲幼兒園 1 0.66 5257 獨立 保留 幼兒園 2 1.58 17524 獨立 保留 小學 小學 1 2.28 22826 獨立 保留 中學 初中 1 2.03 20327 獨立 保留 8.8.鎮南社區單元鎮南社區單元鎮南社區單元(PDHT-08)范圍為開發邊界-航頭路-航鳴路-惠新港134、-咸塘港所圍合的區域,單元面積2.14平方公里,以居住生活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2.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2.25萬人。住宅用地面積不超過110.21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163.14萬平方米;商業商辦用地面積不超過7.13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14.03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小于20.62公頃,建筑面積不小于16.23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26.28公頃。根據新區總規劃定的航頭鎮東部戰略留白區,單元內涉及的留白區部分相關配套參照特定政策區管控要求執行。表:鎮南社區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08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4.5135、3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居住生活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8.88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2.14 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75 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2.25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面積下限(公頃)20.62 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2.02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16.23 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110.21 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2136、6.28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163.14 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7 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2、3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4.50 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租賃性住房比例(%)5-15支路網密度下限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4.17 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2.60 骨干綠道長度(千米)骨干綠道長度137、(千米)0.62 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5.15 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表:鎮南社區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市、區級市、區級 公益性公益性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 文化設施 航頭鎮文化中心 1 3.43 20265 獨立 保留 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社區文化活動中138、心 1 0.20 2000 綜合 新增 養育托管點 1-500 綜合 新增 體育設施 社區體育中心 1 2.82 28163 獨立 新增 健身點 1 0.04-綜合 新增 商業設施 菜場 1 0.40 4028 獨立 保留 醫療衛生 設施 衛生服務站 2-1000 綜合 新增 養老福利 設施 社區養老院 2 1.47 17213 綜合 保留/新增 日間照料中心 2-700 綜合 新增 老年活動室 3-1200 綜合 新增 行政管理 設施 派出所 1 0.45 4509 獨立 新增 居民委員會 5-1200 綜合 保留/新增 基礎教育設施基礎教育設施 幼兒園 聚航幼兒園 1 0.72 5765 139、獨立 保留 下沙幼兒園 1 0.72 5769 獨立 保留 幼兒園 1 0.65 6523 獨立 新增 小學 小學 1 2.59 25865 獨立 保留 中學 航頭學校 1 1.93 11661 獨立 改造 九年一貫制學校 航頭學校 1 5.20 25980 獨立 保留 交通設施交通設施 公交首末站 公交首末站 1-綜合 保留 769.大麥灣工業區單元9.大麥灣工業區單元大麥灣工業區單元(PDHT-09)范圍為咸塘港-惠新港-航鳴路-單元邊界-航吉路-航頭路-開發邊界所圍合的區域,單元面積2.56平方公里,以工業生產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2.46平方公里。產業用地面積不超過25.29公頃;公140、園綠地面積不小于19.30公頃。根據新區總規劃定的航頭鎮東部戰略留白區,單元內涉及的留白區部分相關配套參照特定政策區管控要求執行。表: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09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戰略留白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2.56 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25.29 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2.46141、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19.30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2、3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租賃性住房比例(%)-支路網密度下限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公里142、/平方公里平方公里)2.93 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骨干綠道長度(千米)骨干綠道長度(千米)0.32 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10.周浦保障房單元10.周浦保障房單元周浦保障房單元(PDHT-10)范圍為航頭北部開發邊界-鎮界所圍合的區域,單元面積0.21平方公里,以居住生活功能為主。建設用地總規模0.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0.58萬人。住宅用地面積不超過11.26公頃,建筑面積不超過23.92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143、設施用地面積不小于2.52公頃,建筑面積不小于2.47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2.01公頃。表:周浦保障房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10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居住生活 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0.21 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產業用地面積上限(公頃)-77 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0.58 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下限(公頃)2.52 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平方公里)0.18 公益性公共144、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2.47 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住宅用地面積上限(公頃)11.26 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公園綠地面積下限(公頃)2.01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23.92 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老年人休閑福利及學習機構數量下限(個)2 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新增住房中,中小套型占比(%)60(商品住宅)80(保障性住宅)2、3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類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下限(公頃)1.16 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租賃145、性住房比例(%)5-15支路網密度下限支路網密度下限(公里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3.95 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商務辦公用地面積上限(公頃)-骨干綠道長度(骨干綠道長度(千米)千米)0.34 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務辦公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生態空間面積(公頃)-表:周浦保障房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社146、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商業設施 菜場 1 0.20 2000 獨立 保留 養老福利 設施 日間照料中心 1-400 綜合 新增 老年活動室 1-400 綜合 新增 行政管理 設施 居民委員會 2-400 綜合 保留 基礎教育設施基礎教育設施 幼兒園 瓦屑幼兒園 1 0.50 4937 獨立 保留 九年一貫制學校 九年一貫制學校 1 1.82 16517 獨立 保留 78 第三節 鄉村單元 第三節 鄉村單元 1.沈莊村單元1.沈莊村單元沈莊村單元(PDHTJY01)面積7.54平方公里,主要為沈莊村、梅園村行政管轄范圍用地,以農業生產、休閑游憩功能為主。至2035年,建設用地總規147、模約120公頃,常住人口規模0.15萬人。單元內落實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343.39公頃,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59.87公頃。單元內保留現狀城鎮住宅建筑面積5.36萬平方米。在公益設施配置方面,保留現狀下沙敬老院,規劃保留加油站。單元內規劃市政道路包括林海公路、S32申嘉湖高速、下鹽公路、航鶴路、滬南公路等。單元內如需編制下位規劃或專項規劃,應充分考慮基本農田保護的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經營類建設用地規模,強化對現狀建設用地管控。表:沈莊村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JY01 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343.39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農業生產、休閑游憩 148、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159.87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7.54 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120 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常住人口規模(萬人)常住人口規模(萬人)0.15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5.36 人口凈密度(人人口凈密度(人/公頃)公頃)47 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24.48 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設施建149、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2.33 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表:沈莊村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改造造)社區級社區級 文化設施 梅園村文化設施 1-綜合 保留 體育設施 梅園村體育設施 1-綜合 保留 醫療衛生 設施 梅園村衛生設施 1-綜合 保留 養老福利 下沙敬老院 1 2.33-獨立 保留 79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150、服務設施 設施 行政管理 設施 梅園村行政設施 1-綜合 保留 交通交通設施設施 加油(氣)站 加油站 1 0.23-獨立 保留 2.牌樓村單元2.牌樓村單元牌樓村單元(PDHTJY02)面積4.07平方公里,主要為牌樓村行政管轄范圍用地,以特色農業、休閑游憩功能為主。至2035年,建設用地總規模約44公頃,常住人口規模0.10萬人。單元內落實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377.18公頃,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48.30公頃。在公益設施配置方面,保留現狀牌樓村村委會、牌樓村文化活動中心、牌樓村衛生設施、加油站,規劃保留社區文化設施2處,規劃新增社區文化設施1處,以及鄉村會客廳。單元內規劃市政道路包括林海151、公路、S32申嘉湖高速、下鹽公路等。單元內如需編制下位規劃或專項規劃,應充分考慮基本農田保護的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經營類建設用地規模,強化對現狀建設用地管控。表:牌樓村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JY02 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377.18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特色農業、休閑游憩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148.30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4.07 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44 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常住人口152、規模(萬人)常住人口規模(萬人)0.10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人口凈密度(人人口凈密度(人/公頃)公頃)47 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20.45 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0.59 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0.33 表:牌樓村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153、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改造造)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公共服務設施設施 文化設施 社區文化設施 3 0.09-獨立/綜合 保留/新增 牌樓村文化設施 1-綜合 保留 牌樓村文化活動中心 1 0.36-綜合 保留 醫療衛生 牌樓村衛生設施 1-綜合 保留 80 設施 行政管理 設施 牌樓村村委會 1-綜合 保留 其他社區設施 鄉村會客廳 1 0.12-獨立 新增 交通交通設施設施 加油(氣)站 加油站 2-綜合 保留 3.長達村單元3.長達村單元長達村單元(PDHTJY03)面積5.70平方公里,主要為長達村行政管轄范圍154、用地,以特色農業、休閑游憩功能為主。至2035年,建設用地總規模約89公頃,常住人口規模0.23萬人。單元內落實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478.93公頃,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06.03公頃。單元內保留現狀城鎮住宅建筑面積28.53萬平方米。在公益設施配置方面,保留現狀長達村村委會及其旁邊的衛生和文化設施、長達居委,規劃保留綜合文化設施1處。單元內規劃市政道路包括林海公路、航三公路、航頭路等。單元內如需編制下位規劃或專項規劃,應充分考慮基本農田保護的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經營類建設用地規模,強化對現狀建設用地管控。表:長達村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JY03 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155、)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478.93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特色農業、休閑游憩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106.03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5.70 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89 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常住人口規模(萬人)常住人口規模(萬人)0.23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28.53 人口凈密度(人人口凈密度(人/公頃)公頃)47 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村莊建設用156、地上限(公頃)19.32 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0.47 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4.25 表:長達村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改造造)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綜合文化設施 1 0.07-獨立 保留 長達村文化設施 2-綜合 保留 醫療衛157、生 設施 長達村衛生設施 2-綜合 保留 行政管理 設施 長達村村委會 1 0.40-綜合 保留 長達居委 1-綜合 保留 81 4.果園村單元4.果園村單元果園村單元(PDHTJY04)面積4.07平方公里,主要為果園村、航東村、福善村行政管轄范圍用地,以生態宜居、綜合服務功能為主。至2035年,建設用地總規模約64公頃,常住人口規模0.19萬人。單元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55.70公頃。單元內保留現狀城鎮住宅建筑面積27.87萬平方米。在公益設施配置方面,保留現狀城隍廟、果園村村委會、東升家園居委、社區養老設施、社區文化設施、城隍廟旁設施(含文化活動室等)及果園村村委會旁設施(含文化活動室158、果園村體育和衛生設施)。單元內規劃市政道路包括航南公路、滬南公路、航塘公路等。單元內如需編制下位規劃或專項規劃,應充分考慮基本農田保護的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經營類建設用地規模,強化對現狀建設用地管控。表:果園村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JY04 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生態宜居、綜合服務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55.70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4.07 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64 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總建筑159、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常住人口規模(萬人)常住人口規模(萬人)0.19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27.87 人口凈密度(人人口凈密度(人/公頃)公頃)47 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13.80 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0.94 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表:果園村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160、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改造造)市、區級市、區級 公益性公益性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 文物古跡 設施 城隍廟 1-綜合 保留 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社區文化設施 1 0.26-獨立 保留 文化活動室 2-綜合 保留 體育設施 果園村體育設施 1-綜合 保留 醫療衛生 設施 果園村衛生設施 1-綜合 保留 養老福利 設施 社區養老設施 1 0.57-獨立 保留 行政管理 設施 果園村村委會 1 0.11-綜合 保留 東升家園居委 1-綜合 保留 82 5.福善村單元161、5.福善村單元福善村單元(PDHTJY06)面積3.22平方公里,主要為福善村行政管轄范圍用地,以農業生產、生態防護功能為主。至2035年,建設用地總規模約48公頃,常住人口規模0.07萬人。單元內落實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164.81公頃,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69.55公頃。在公益設施配置方面,保留現狀飛橋天主堂、福善村村委會、加油站、福善村文化活動中心及其內部的福善村體育和衛生設施。單元內規劃市政道路包括滬南公路、滬奉高速、航三公路等。單元內如需編制下位規劃或專項規劃,應充分考慮基本農田保護的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經營類建設用地規模,強化對現狀建設用地管控。表:福善村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162、元編號 PDHTJY06 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164.81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農業生產、生態防護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69.55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3.22 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48 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常住人口規模(萬人)常住人口規模(萬人)0.07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人口凈密度(人人口凈密度(人/公頃)公頃)47 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163、)-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12.75 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0.63 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表:福善村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改造造)市、區級市、區級 公益性公益性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 文物古跡設施 飛橋天主堂 1 0.06-獨立 保164、留 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福善村文化活動中心 1 0.29-綜合 保留 福善村文化設施 1-綜合 保留 體育設施 福善村體育設施 2-綜合 保留 醫療衛生設施 福善村衛生設施 1-綜合 保留 行政管理設施 福善村村委會 1 0.28-綜合 保留 交通交通設施設施 加油(氣)站 加油站 1 0.24-獨立 保留 836.王樓村單元6.王樓村單元王樓村單元(PDHTJY07)面積8.51平方公里,主要為王樓村、鶴東村、沉香村行政管轄范圍用地,以農業生產、生態防護功能為主。至2035年,建設用地總規模約133公頃,常住人口規模0.06萬人。單元內落實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51165、2.95公頃,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39.03公頃。在公益設施配置方面,保留現狀王樓村村委會、沈香村村委會、王樓村社區文化中心、王樓村體育設施、王樓村衛生設施、公交首末站、加油站。單元內規劃市政道路包括S32申嘉湖高速、滬奉高速、下鹽公路、航都路、航鳴路等。單元內如需編制下位規劃或專項規劃,應充分考慮基本農田保護的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經營類建設用地規模,強化對現狀建設用地管控。表:王樓村單元總體控制一覽表 單元編號單元編號 PDHTJY07 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土地整備引導區面積(公頃)512.95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農業生產、生態防護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公頃)23166、9.03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用地規模(平方公里)8.51 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建設用地規模(公頃)133 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常住人口規模(萬人)常住人口規模(萬人)0.06 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人口凈密度(人人口凈密度(人/公頃)公頃)47 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10.24 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0.46 建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建167、設用地減量化下限(公頃)-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表:王樓村單元設施規劃控制一覽表 設施類別設施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數量數量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公頃)(公頃)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平方米)(平方米)設置形式設置形式(獨立(獨立/綜合)綜合)備注(保留備注(保留/新增新增/改造改造)社區級社區級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文化設施 王樓村社區文化中心 1-綜合 保留 體育設施 王樓村體育設施 1-綜合 保留 醫療衛生 設施 王樓村衛生設施 1-綜合 保留 行政管理 設施 沉香村村委會 1-綜合 保留 王樓村村委會 1 0.46-綜合 保留 交通設施交通設168、施 公交首末站 公交首末站 1 0.16-獨立 保留 加油(氣)站 加油站 1 0.24-獨立 保留 128第六章近期實施 130 84 結合航頭鎮現狀發展布局與近期發展需求,規劃至2025年著重推進航頭大社區單元區域、康橋工業園區南區區域、鎮中東社區單元和鎮南社區單元區域,共四大片區的城市建設。規劃范圍內近期規劃新建區域文化中心1處;新建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2處,包括1處社區文體活動中心和1處航頭文化民政衛生中心;新建基礎教育設施7處,包括2所幼兒園、2所小學、1所初級中學和2所高中;新增公園綠地建設總面積約為4.95公頃。航頭鎮近期土地整備引導區建議為PDHTJY01單元、PDHTJY02單元、PDHTJY03單元部分區域與PDHTJY06單元、PDHTJY07單元部分區域。36 圖集 1、遠期土地使用規劃圖(2035)2、四線管控圖 3、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規劃圖 1 附件 公眾意見匯總和采納情況的報告 2021年7月29日至8月27日,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會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在各自官方網站同時開展本次規劃編制草案公示。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意見。36 圖則 1、城鎮單元規劃圖則 2、鄉村單元規劃圖則 3、鄉村單元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控制性詳細規劃圖則
地產規劃
上傳時間:2022/7/8 8:52:11
29份
地產規劃
上傳時間:2022/7/15 8:46:07
27份
地產規劃
上傳時間:2022/7/8 8:51:17
11份
地產規劃
上傳時間:2022/7/5 17:16:59
22份
地產規劃
上傳時間:2023/9/28 10:47:10
30份
地產規劃
上傳時間:2022/7/7 16:55:20
14份